浅谈江苏建筑业发展中的几个误区

发布时间:2013-12-27      新闻来源:一览建工英才网

   

    一是片面追求特级资质的误区(江苏省是全国建筑行业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当前的江苏建筑业尤其是苏北各地区几乎都把“升特”作为头等大事。应该说晋升特级企业,对于基础好、实力强的企业来说,可能会在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科技含量、赢得市场机会等方面有更大展示和机遇;若是不顾行业的客观条件,超越发展水平而强行“升特”,到头来则很可能是事与愿违,延误发展,甚至是得不偿失。因此,苏北地区的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优势企业对“升特”要既积极又慎重,千万不能遍地开花。

  二是追求规模总量的误区。有这么一小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考虑过主客观条件,一味追求规模、总量指标,不切实际地提出100亿元的年产值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在实力、管理、人才都跟不上的情况下,往往以损失质量、品牌、信誉和效益的代价,甚至以大面积接受挂靠为主要手段,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发展生产的初衷。这种数据上“好看”的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应该坚决避免,这种现象不单单是江苏地区,而且是全国整个大环境恶性竞争导致,因此经常能够在媒体上出现大量的年轻性危险建筑。

  三是追求地方保护主义的误区。江苏有部分经济环境相对落后的地区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一些人员呼吁,对该地区建筑市场实行保护,做到尽量的减少外地企业的进入,同时也最大限制让本地技术人员流通到外地。比方说苏北建筑业企业相对本省的苏南苏中企业、省外的浙企、沪企和央企而言,确实相对弱势,有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在实践中,在苏北对建筑市场实行地方保护并没有可行性。其一,地方保护是双刃剑,别人进不了你的市场,你也进不了别人的市场,而苏北建筑业40%以上市场在境外,真的实行地方保护,那在外埠市场上的份额也就差不多完了。其二,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下,企业积极进取的意愿和动力明显不足,在市场得到保护的同时,落后也被保护下来,到头来因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本地市场还是要被迫开放。同时由于保护主义措施,有很多企业在员工的薪酬方面给予的不太理想,员工的主观生产力大大的下降,在无法短期内离职的情况下,工作热情和安全生产意识也大大降低,各类生产事故和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频频发生。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516-83257135 客服信箱:fc@fcjob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