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建筑突兀论
发布时间:2013-11-20 新闻来源:深圳商报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个另类出位的建筑设计成为主流话题。近期这一话题的风头被安徽鼓形建筑夺了去。
位于安徽合肥滨湖新区的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开张,该大楼号称世界最大的单体鼓形建筑,整栋楼以“凤阳花鼓”为外形设计。这座“大鼓”高18米,直径61米,面积42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准备申请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鼓形建筑的吉尼斯纪录。
由于该建筑所处的区域还在开发建设中,所以如果从天空中看下来,就是一片光秃秃的土地上兀然放着一只红色的花鼓。但事实上这个“鼓楼”与其他引起关注的奇葩建筑相比确实不算大,仅仅是一个两层楼的展厅而已。
这种突兀感,很大程度来自建筑外装潢的高度拟真。万达方面的官方口径是:凤阳花鼓是徽文化元素,这一建筑显示了安徽特色。但以高度拟真的方式来设计建筑,几乎都是应用在儿童游乐场。大概没有人会认为简单仿真拟物的游园设施能传承什么文化吧。
近几年国内另类出位的建筑设计频出,在大众口碑中褒贬不一。但似乎用另类建筑来打“文化牌”成为了一种地方发展的流行。而这种流行像感冒一样正在由一线城市向内地城市蔓延。
合肥并不是第一次与这类建筑搭上边,此前在2010年合肥美术馆就被网友讽刺为中国最丑的建筑之一。该建筑号称合肥版“鸟巢”,由346根长短不一的金属杆编织而成。但远看就像一堆钢管凌乱地堆积在地上。
而去年最受争议的另类建筑应该是苏州的“东方之门”,被网友戏称为“秋裤楼”。但其官方称该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苏州古城门”。
似乎,所有另类建筑的设计不是来自西方现代艺术,就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但无论在欧美的主流文化区域还是中国历史上,都难以见到这种带给人突兀感觉的建筑。
建筑的最大意义在于人居,让身居建筑之内的人与周围的环境融洽和谐是建筑物的美感所在。所有被争议的另类建筑,姑且不论本身的美感与否,无一不是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甚至是突兀违和的。这种打破建筑本身传统意义的举措,恰恰伤害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无论采用多少“元素”来装潢补救都救不回来的。
对于安徽鼓形建筑来说,这只是一个展厅,换而言之,功能类似售楼中心。考虑到这一点,这种刻意吸引眼球的设计还可以理解。但对于大量需要长期使用的楼宇大厦,满眼尽是出位楼实在是有伤大雅。
安徽是一个文化大省,在历史上也有许多建筑艺术的瑰宝。徽派建筑有石雕、木雕、砖雕可称之为一绝。而恰恰是这些建筑艺术,形成了安徽历史上特有的院落人文。这种着眼于细节的艺术基因,很少在现代建筑中见到了。而实际上,这才是亟须发扬和传承的。
不仅仅是安徽的徽派文化,更多可以传承的历史遗产,都有其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学习、传承这些文化,绝不是标新立异的另类建筑可以实现的。回归严肃的传统文化研究,以另类建筑冒传统文化之名的举措可以休矣。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