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碳排放量超标行业之一——水泥污染
发布时间:2012-08-27 新闻来源:一览防水防腐英才网
当今世界,碳排放量超标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碳排放超标的报道仍然一条接一条的出来。近日,水泥产业带来的碳超标再次敲响人们的警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泥协会的数据显示,水泥行业是重点污染行业,其颗粒物排放量占全国颗粒物排放量的20%~30%,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6%,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2%~15%,有些立窑生产中加入萤石以降低烧成热耗,还对周边地区造成氟污染。
水泥行业是我国继电力、钢铁之后的第三用煤大户,我国水泥熟料平均烧成热耗115千克标准煤/吨,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左右。水泥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电力行业,位于全国第二。水泥企业的矿山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问题也很突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原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氮氧化物总量控制要求,并将进一步修订收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通过技术改造和监管到位,颗粒物排放减少50%,氮氧化物减少25%,其每年可减少排污费约30万元,相当于每年每吨水泥少交费0.15万元。按全国水泥量为18.6亿吨计算,今后5年可减少排污费达13.95亿元。同时,还减少了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此外,如果水泥行业能在今后5年内达到30%的原料/燃料替代率,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亿吨,同时因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而节省成本3720亿元,产生巨大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表示,水泥行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国家始终高举控制水泥产能过剩的红色令牌,但每个阶段的重大技术创新、提升和发展都为化解行业产能过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有哪些宏观调控和应对措施呢?
1、提高产能技术。据中国水泥协会介绍,前几年,全国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63条,新增熟料产能达5.47亿吨,这也就意味着,至少约有2亿吨的落后技术产能被挤兑出去,沦为过剩产能。“正是水泥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增强了水泥企业追求技术进步和改进管理的动力,充分的市场竞争优化了资源配置。”孔祥忠说。
2、调整水泥工业结构。《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编制组认为,目前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已接近90%,但行业发展中仍存在着突出的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水泥工业建设项目应执行国家宏观政策,严格控制总量,抑制产能过剩。
3、发展新的生产模式。适度发展一定规模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如日产4000吨及以上,西部地区日产2000吨及以上),淘汰落后立窑及其他水泥生产工艺(如窑径3.0米以下立窑、2.5米以下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在区域布局上推广“大型熟料生产基地+销售地粉磨站”模式。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