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四合院档案首次公开展览
发布时间:2012-06-16 新闻来源:一览园林英才网
近日,北京文博系统与档案系统首次合办的展览——《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130组件文物及560余件档案和图片,勾勒出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历史演进和百姓生活。这些档案资料从未公开曝光,一张张泛黄的纸片,将流传于老北京口中的种种传说,化为真实可触的资料档案娓娓道来,还原一个真实的故事。该展览将持续至10月21日。
老照片 南城多
整个展览围绕胡同、四合院、人家展开。步如展厅,宛若漫步于一条悠长胡同,各个时期胡同的风貌尽收眼底。
北京档案馆展陈处王兰顺说,在展览序厅选取的照片,以南城胡同居多,原因是当年南城商业繁荣,铺号多,不少外国人在拍摄时感觉新鲜,也就顺带记录下来。
所展示历史资料如今难觅
此次展览共展出首博馆藏文物84组件,外借文物46组件,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实体160余件、数字化档案300余件、图片100余张。外借文物主要为一些原来存放于东城、西城等区县文委的四合院拆迁时留下的门墩、垫花、门簪等物件,这些雕刻精美的建筑构件,如今已不易寻觅。
展览的档案资料,还有1941年的会馆一览表、1949年对于寺庙的普查情况、户口调查表、当年政府改良市民住房的平面图以及当时的租房规则等历史资料。
名家评价增添北京胡同味道
展览中的大幅图片多来自档案馆。取代文字说明,展览方将老舍、郁达夫等名人著作中对于北京的评价穿插其中,如老舍的《想北平》、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的节选,让参观者体味到北京胡同的味道。
除了老照片,展览中还提供了大量藏于档案馆中的地图。例如2册1940年影印的《乾隆京城全图》,每册长2.8米,宽22厘米。
据悉完整的《乾隆京城全图》共有17册。此次档案馆将17册合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图,做成地灯,观众可以走上地图,细细查看那个时期的每间房屋和每条街巷胡同。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