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病”

发布时间:2013-11-26      新闻来源:一览设计英才网

   

中国是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是五千年的历史中,可是很少见到超过五十年的城市建筑。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短命建筑层出不穷,令人惋惜。本月上旬,南京的地标性建筑——图书发行大厦爆破拆除;九月初,昆明老工人文化宫爆破拆除,这两栋地表建筑的“寿命”均是不到三十年而已。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沈阳绿岛体育中心、海口“千年塔”、南昌五湖大酒店、沈阳五里河体育场、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这些建筑中,最长的也不过13年而已。除了这些标志性建筑以外,还有多到无法统计的普通建筑在建成后不久就被拆除。

    根据《建筑设计》杂志上的记载,国家对于民用建筑有过相关规定,要求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使用年限为100年,普通建筑至少要大于五十年。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我国消耗了全球一半的钢筋和水泥,但是普通建筑的寿命却一般都不超过30年,但是国际上的其他国家,比如说英国平均是132年,美国平均是74年。《建筑设计院招聘》杂志进行了一项人数达到4916人的调查问卷。有超过85%的人表示随处可见短命建筑,超过5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前城市规划不满意。

    无数的高楼在一声声的爆破声中倒下,变成了垃圾,无数的社会财富也随风而去。多年积累起来的财富,由财富变成了建筑,然后又从建筑变成了垃圾,这是一个无法估算的浪费。而且对于广大的“房奴”来说,建筑物的短命,意味着房贷还没有还完,房子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小编简单的算了一笔账,在去年,我国每天新增住宅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造价3000元计算,如果把使用周期从30年延长到70年,节约出来的资金已经无法计算有多少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减少短命建筑到底有多重要了。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516-83257135 客服信箱:fc@fcjob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