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的内涵及优质工程判别标准
发布时间:2014-01-07 新闻来源:一览建工英才网
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等,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业、交通和房屋建筑等。工程质量应该同样具有符合性、适用性和动态性三个特点。
工程质量的“符合性”是指工程建造过程中,从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工艺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工艺标准是工程实施的依据,也是判别的标准。工程质量的“适用性”是建立在“符合性”的基础上,在保证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完善的前提下,合理优化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或使产能、效能最大化;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质量的“符合性”和“适用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会有所不同。
1.从“符合性”谈优质工程判别标准
符合性(compliance)是指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施工工艺、国家主导的方针政策和管理规程等。优质工程的“符合性”主要体现在:首先,勘察设计质量的符合性。勘察成果应准确翔实,客观真实地反映拟建建筑物的地质情况;设计构思新颖、方案科学合理、工艺先进,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融入了生态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其次,工程实体质量的符合性。地基基础稳定,结构安全可靠,尺寸准确,内坚外美;装饰装修材料安装或粘贴牢固,排列合理,表面平整,线角清晰,工艺考究,做法细腻,功能完善。屋面排水组织有序,无渗漏、倒坡和积水现象,细部处理科学、合理,经济实用;门窗安装牢固,开启灵活;电气设备安装规范,排列整齐有序,设备运行平稳,安全有效;工程资料齐全、真实有效、编目规范,具有可追溯性。第三,建造技术和节能环保措施的符合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工程质量水平不断进步的主要途径,通过采用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改进施工工艺、优化作业流程、提高检测和监控水平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科技攻关活动,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获得科技进步奖、工法、优秀QC成果等荣誉。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绿色建造技术和文明施工措施,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做好“四节一环保”工作。第四,项目管理的符合性。项目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严谨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组织机构,科学合理的人员配备,简洁实用的管理制度,高效畅通的协调机制,是创建优质工程的前提。第五,产能、效能的符合性。产能、效能(工业项目)和使用功能是建筑物设计基本参数,是工程竣工投入(产)运行必须要满足的基本要求。
2.从“适用性”谈优质工程判别标准
适用性(serviceability)又称“一致性”。工程质量的“适用性”是指建造的工程的使用功能或生产(运行)能力在满足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即尊重客户意愿的程度。为客户提供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的居住、出行、生产和娱乐活动场所是优质工程“适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工程质量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2012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质量水平,促进质量发展,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3.从“动态性”谈优质工程判别标准
质量的“符合性”和“适用性”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程工艺需要废止或重新修订,客户对质量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质量的内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优质工程的判别标准也应与时俱进。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