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不能只重
发布时间:2013-12-19 新闻来源:证券时报网
不能不承认,中国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宽的马路,名目繁多的城市花园,堪称公园的高档小区,以及一个挨着一个的高档宾馆饭店、商业综合体、豪华办公大楼,还有各种高档娱乐场所。如果搭乘夜间的飞机,城市亮光工程更会将一幅幅美得不能再美的画送到你的眼前,让你目不暇接。
但是,当长期生活在这些城市,你就会发现,虽然城市在一天天地变美,一天天地变得花枝招展,但却越来越没有气质,越来越没有文化和精神内涵。更多情况下,你根本没有心情去欣赏它。
城市就像一个人,到底是真美还是假美,并不完全取决于外表,更取决于内涵、取决于气质、取决于有没有相应的气质和精神。一个人,如果仅有漂亮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质和修养,纵然能产生一定的眼球效应,能够在刹那间让人产生心跳的感觉,甚至产生某种冲动。但是当这种美没有足够的气质和内涵做支撑,不要多长时间,就会出现审美疲劳,就会失去新鲜感,甚至让人产生逃离的感觉。因为,短暂被掩盖掉的缺点一个个地暴露在你面前,让最表面的美消失,最终演化成丑。
中国的城市建设,就正在慢慢地陷入这样一种状态、一种怪圈。这些年各地城市正在被形式上的大和表面上的美所左右,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为了做大和做美不惜一切代价。各种看起来很美但却没有多少内在气质的建筑和设施不断崛起,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已经扩张得伸不开手脚,张不开翅膀,二线城市则在加速步一线城市的后尘,三、四线城市实际上也在出各种问题,有些甚至比一、二线城市的还要严重。如被称作“鬼城”的鄂尔多斯、神木等。
为什么中国的户籍制度不敢放开,很大程度上就与城市建设理念偏误有关。因为一旦放开,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就有可能出现瘫痪的现象,中国地方政府过去在追求城市规模和外在形象时,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如何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现在仍然没有,将来会不会考虑,也很难有人作出明确的答复。
正因为建设理念方面存在问题,城市建设过程中,气质、内涵、精神也就被严重忽视了。
从气质来看,中国的城市正在出现“韩国式”的美人造型,呈现同质化。譬如北京,过去的“四合院之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高楼大厦。又如西安,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井字型城市架构,也在一幢幢的高楼大厦和新的马路下,逐步淡出人们的记忆。而在其他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也在出现一个个钢筋混凝土的火柴盒。一个没有自身特色的城市,还有什么气质可言?
从内涵来看,许多原本有一定文化内涵、文化积淀的城市也在大拆大建中割断了历史,割裂了文化传承,特别是那些在野蛮声中被拆除的古建筑,更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如果说“文革”是一场文化浩劫的话,今天的大拆大建造成的后果一点也不比“文革”差。想一想,北京某些拆迁人员敢于发出只要给钱多、连故宫也敢拆的“豪言壮语”!连文化都不要的城市建设,还会留下什么内涵呢?
过去的城市虽然外在方面没有太多值得炫耀的地方,甚至给人一种陈旧的感觉,但是却都有一种精神在闪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当这些看起来陈旧、但精神作用很强的建筑被同质化的钢筋混凝土替代以后,依附于这些老建筑的精神力量也随之消失了。更重要的,只顾表面不顾功能配套的做法让许多地方出现坐在家里“看海”的奇景。连基本生活质量都不能保证的城市居民,还有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呢?一座没有精神力量的城市,又怎么可能焕发生机活力呢?
一座城市的精神绝不是高楼大厦和宽敞的马路所能体现的。真正的精神来自于特色和个性,来自于对城市文化的记忆。就像谈起巴黎就想到浪漫,谈起威尼斯就想到水城,谈起耶路撒冷就想到宗教,谈起纽约就想到华尔街一样,谈起伦敦就想起金融。那么,谈起中国的城市还能让人想到什么呢?譬如北京,譬如上海,譬如广州,譬如深圳。恐怕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中国将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化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会不会像前一轮城市化建设一样,变成一个个没有气质、内涵和精神的状态,实在值得高度关注。最近召开的城镇工作会议,给出了一些新的思路,要把这些新思路落到实处,才会打消人们的担忧,才能让城市变得真正有内涵美。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