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在非洲:要接工程项目就得帮业主“找钱”
发布时间:2014-01-10 新闻来源:一览建工英才网
上世纪60年代,人均GDP不足100美元的中国历时5年,克服艰难条件,铺设了纵贯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坦赞铁路,为刚独立仍面临经济封锁的赞比亚及周边东非国家开辟出一条经济枢纽和交通生命线。而坦赞铁路是中国在坦赞两国乃至整个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开始。
目前,非洲是中国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其中,坦桑尼亚的市场是重要的一部分。
其实,中国从事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前的对外援助。对外援助、基础设施建设与对外投资三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今都难以把他们三者截然分开。
以东非的坦桑尼亚为例,可以很好地说明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怎样从过去的援建到现在的综合开发,其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风险和困难。而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扎根坦桑尼亚的中土东非有限公司又是中资企业的一个极佳样本。
要接项目,就得帮业主“找钱”
在非洲华人圈里,流传着一句六字箴言:“水深,浪急,有鱼”。这形象地高度概括了在非洲做基础设施建设“风险与机遇共舞”的状态。
在非洲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最特殊的一点就是基建与投资之间紧密的联系。由于非洲国家政府大多财政困难,因此,中资公司要承建一个项目,首先考虑的就是资金来源。这是在非洲(以及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的“基建投资”概念。说得更白一点,就是你要接项目,就得帮项目业主“找钱”。
中土东非公司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2009年开始跟踪项目到2011年10月收到受标函,中间由于业主资金问题,项目一直搁置。中土东非公司争取坦桑尼亚合作社大楼的项目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据了解,这不是中土东非公司竞标运气不佳,而是中国建筑承包企业在面临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巨大的需求与资金紧张融资难的常态。
王向东解释说,在非洲的中国承建企业竞标中要非常谨慎,一般需要根据资金来源及保障性来确定价位。“在坦桑尼亚市场,资金保障、资金来源、是否到位,非常重要,”他说,如果资金有保障,价格是另一个策略。竞标价格与合同条款中预付款、付款周期等都很相关。企业要在竞标中精确预估成本与收益,否则,稍有疏忽,从盈转亏。
而竞标建设之后的收款也是让在非承建企业头疼的紧箍咒。除了个别基金委资金充足,到期给付,“几乎每个项目都存在追债,没有不需要追的。”
坦项目业主大量拖欠中方工程款,项目进展缓慢,甚至无法按期完工的情况近年增多。根据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经参处统计,截至今年1月20日,坦项目业主拖欠11家中国承包商37个在建公路项目的工程款高达1900亿先令(约1.2亿美元),其中仅拖欠河南国际一家公司的工程款即达631亿先令。
今年5月,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接受坦当地电视台采访时呼吁坦相关业主按合同规定及时支付工程款,确保这些项目能够按时完工,尽早造福于坦桑人民。
王向东说,供水和公路项目欠款半年以上很常见,有的一年以上也正常。与很多非洲国家一样,坦桑尼亚虽然有理论上完备的法律体系,但在实践中法治程度堪忧。因此,遇到政府欠款的情况,法律途径并不是在坦企业的首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王向东说。
目前,在坦桑尼亚的中资国有企业主要为从事公路、桥梁、房间、供水等工程承包业务的建筑工程企业,共有员工3000多人。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与经营,与当地居民和社区的关系非常重要。2012年12月起,坦桑尼亚天然气管道项目起始地天然气产区姆特瓦拉的当地居民持续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示威游行,认为政府管道项目开发,未征求当地意见,将资源低价输往给中国,声称“中国投资者掠夺坦桑尼亚资源”。其间,发生了暴力纵火等破坏行为,造成7人死亡。经过政府警力控制,今年2月,活动才平息,项目得以继续。
中土东非公司在当地发展中意识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当地的政府、部族的联系取得支持的重要性。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尽量给项目周边百姓建设满足其迫切需求的辅项目,如维护村路、修缮项目周边的校舍等能让当地百姓获益的民生工作。
(中土东非国外工程招聘启事信息目前刊登在建筑招聘网站建工英才网上,有意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朋友可以前往了解相关信息,进行应聘。)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