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要有详细的规划,不能一拥而上
发布时间:2013-06-05 新闻来源:一览设计英才网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形成的,现在这种思路却反了过来,是要用城镇化来促进经济发展,这样的城镇化,其效果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国家发改委制订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近日已由国务院批准。引人注目的是,《意见》对去年以来一直热潮不退的城镇化框定了大致的方向,并表示,今年内将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而城镇化规划也将按计划于今年年内出台。
城镇化已经被视为未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而受到了高度重视。面对这股令人激动的城镇化热潮,需要发出疑问的是,政府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究竟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说,政府的重视对于城镇化的发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实质作用?这是我们在对城镇化抱以热情的时候,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城镇化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大量农民离开乡土,进入工厂做了农民工。但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这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分化为两个阵营:内地省份的农民大多背井离乡,远赴沿海地区的工厂打工,其原因是他们所处的地域经济落后,无工可打,而这种长途跋涉的打工生涯不仅给他们的农村家庭带来了很多痛苦,也造成了火车运输的高度紧张;而在沿海省份的农民不出远门就能寻找到打工的工厂,因此被视为“离土不离乡”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沿海省份的一些小城镇普遍得到了发展,今天,随着创业期的完成,当地的大多数农民早已过上了与城里人并无什么不同的生活,城镇化在这些地方早已水到渠成,成为现实,在内地很多省份仍旧界线分明的城乡二元体制在这些地方已经模糊。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