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监理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06-21      新闻来源:一览监理英才网

   

监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监理队伍应由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齐全的高素质人员组成。因此,解决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是搞好监理工作的根本。对监理从业人员存在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监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探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建设工程监理是一项工作难度很大的高智能服务工作,它既要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又要公正地维护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它利用自己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业主提供高技术的监督管理服务。监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监理队伍应由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齐全的高素质人员组成。随着工程监理与国际接轨和工程监理的改革与发展,随着建筑市场日趋规范,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监管力度的加大,对监理企业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从业监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解决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是搞好监理工作的根本,是监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本文对监理从业人员存在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监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探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与广大监理同行磋商。
    1 监理从业人员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的建设监理事业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缩短建设周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监理从业的人数也迅速地扩大,监理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但总的来说,大部分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离监理工程师和职业化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有领导才能、具有总监理工程师素质的人才更是难得,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坚持标准的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都制约着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人才素质问题成为监理行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瓶颈。
    1.1 监理行业从业人员不稳定、职称结构不合理、缺少高智能的技术人才。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10年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0年年末我国监理企业从业人员675397人,其中,正式聘用人员526295人,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77.92%;临时聘用人员149102人,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22.08%。2010年年末我国监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603695人,其中,高级职称9712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6.09%;中级职称27572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5.67%;初级及以下职称23084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8.24%。2010年年末注册监理工程师99073人,占监理从业人数的16.4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1) 临时聘用人员较多,容易造成监理队伍不稳定,有的监理企业在工程需要时拿来用用,不需要时辞退回家,这样就使这部分监理人员不能形成良好的系统理论和监理工作经验,工作业务能力不高。
    (2) 高级职称和注册监理工程师人数太少,监理行业缺乏高智能的优秀监理人才,职称结构不合理。在这样的结构体系下,大部分监理人员只能提供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监理行业缺乏市场调研人员、各种方案设计的专家、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人员、融资管理人员、法律专家;监理人员业务能力差,真正精通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知识,又有较强管理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更是缺乏,大多数监理人员尚不能够提供高智能的咨询服务。
    1.2 监理工程师挂靠现象仍然存在,“地方监理工程师”鱼目混珠,主管部门对监理人员整体素质评估过高。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注册监理工程师的管理,但挂靠注册现象仍然严重,一些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人员考取监理工程师后,大多在监理单位挂靠注册,领取挂靠费用。只要监理企业帮助他们到社保部门上缴半年的保险费,社保部门就可以出具社保证明;只要监理企业帮助他们到人事管理部门上缴一年的档案保管费,人事管理部门就可以出具人事合同证明。他们只要拿到这些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注册。这部分人往往学历、职称较高,约占整个国家监理工程师的20%左右,他们根本不参与具体的监理工作,只是为监理企业的投标、升级和年检提供证明资料,其实质损害了监理声誉,扰乱了监理市场。为了弥补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上的不足,各地方近几年先后各自培训办证,即所谓开发“地方粮票”,出现了“省注册监理工程师”。这种地方培训办证鱼目混珠,使得一些根本不符合做监理工作条件的人,以种种办法取得“地方粮票”,本来无证时还有所顾虑,现在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监理市场混饭吃了。这部分人的素质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可以用“素质低下”来评价。由此看来,主管部门对监理从业人员素质的评估不切实际,监理行业整体素质不高。
    1.3 监理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基础薄弱监理行业是一种智力密集型的行业,监理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目前监理人员主要来自勘察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基建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从人员来源看,大专院校毕业生应是监理企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而现实情况是监理企业的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在监理企业成长几年后,由于工作环境、待遇等问题,他们纷纷考研或流向设计院、业主等部门。以连云港市为例,目前我市监理企业聘用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年薪普遍为5~8万元(专业监理工程师年薪一般在5万元左右,总监年薪一般在8万元左右),而设计单位年薪在15~40万元,招标代理机构年薪在15~30万元,质量检测机构年薪在10~20万元,人才流失原因非常清楚。另有一部分监理企业为减少成本支出不得不聘用退休人员,在有的企业,这样的人员要占职工总数的50%左右,使得本应该是新兴的朝阳行业的工程监理普遍面临老龄化问题。由此可见,监理行业人才基础薄弱,这与对工程监理企业高智能、知识密集型的要求相差甚远。
    1.4 缺乏一支高水平的总监队伍,专业监理工程师严重短缺,监理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的人数少,而监理企业的业务量逐年在增加,大部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都走上了总监岗位,在这些总监中,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与职业化的要求相距甚远,在工作中表现为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缺作中的核心地位得不到建立。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规定,专业监理工程师必须由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担任,但在实际中,很多项目缺少专业监理工程师,大都是总监带着监理员干活,对于一个高智能的服务机构来说,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持,监理工作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建工程每年保持在35万个以上,而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为10万人,故现场实际约每3~4个工程才有1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可见专业监理工程师严重短缺。现场监理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目前监理员主要以退休建筑工人和刚毕业的一些非重点院校大专、中专毕业生为主(名牌大学、本科生以上的则很少问津监理企业)。有的监理员根本看不懂图纸,还有的连字都不会写;有的监理企业大量聘用退休人员;有的监理员年龄甚至在75岁以上;有的监理员知识肤浅、经验不足;有的知识老化、思想僵化、也不肯学习;有的体力不适应,现场监理更是不到位。这样的人员如何能胜任监理工作,如何能取得业主的信任?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监理的发展,影响了监理在业主心目中及在社会上的地位。
    1.5 工程监理不到位,监理服务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这是监理界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也是制约建设监理向项目管理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项目监理机构不健全,监理人员数量、专业、素质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有的总监承接项目过多,总监到位率较低;有的只是挂名而已,保证不了现场机构的有效运作;有的施工现场管理力度不够,监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人员工作时间不到位,不能坚守岗位,敬业精神差;有的项目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未实施有效的旁站监理;有的监理工作不规范,不能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监理服务,制定的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地指导现场监理工作。显然这样的监理工作难以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516-83257135 客服信箱:fc@fcjob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