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监理控制要点

发布时间:2013-06-21      新闻来源:一览监理英才网

   

    摘要:结合某高层建筑叙述了作为监理工程师,如何根据建设项目特点综合分析设置质量控制点,即大体积混凝土、"三线"、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以及A级保温材料节能工程的控制要点,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重点把控,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做法。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的逐步减少,势必使建筑物向空间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体积庞大,基础深度大,建筑高度高,结构复杂,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广泛,各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多,施工难度增加。作为监理工程师如何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安全控制体系,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施工条件自然环境等综合分析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重点把控,达到预期总的目标。笔者就近两年在无锡监理的某高层住宅工程担任总监,总结了对高层建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某高层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21万m2,其中大地下室面积约4万m2,结构类型:钻孔灌注桩桩基、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现以某33层高层建筑为例,叙述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三线”控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控制以及A级保温材料节能工程的控制要点。
    1 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该建筑地下室底板面积约1500m2,混凝土厚度为1.5m,中间有1个由3部电梯合起来组成的电梯井基坑,其中1座电梯井基坑深度为2.8m,另外两座深度为2.1m;同时还有3座深度为1.4m的集水井和1条深度为0.8m的水槽。在浇筑底板的同时,浇筑高度为300mm的四周地下室墙板。本次浇筑混凝土方量约2300m3,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5P8,内掺8%的抗裂微膨胀剂。施工缝设置钢板止水带。为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监理组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并对专项施工方案认真审核,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1.1 混凝土试配2010年6月10日土方开挖基本完成。混凝土浇筑时间为7月上旬,室外环境温度估计22℃左右。查阅相关资料,当每立方米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增加10kg,水泥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提高1℃。因此,为了控制混凝土升温、降低温度应力、减少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采用f60代替f28作为混凝土设计强度,将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40kg/m3~70kg/m3,混凝土的升温相应减少4℃~7℃。但是,设计单位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经验,认为没有必要利用后期强度。因此,现场监理组向施工方提出:为了减低水化热的产生,要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且减少水泥用量,采用减水、缓凝、密实型的JM-Ⅲ及RJ-8外加剂、粉煤灰掺合料。其结果既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要求及高流动性、低水胶比(0.45),又能使水泥用量相应降低60kg/m3,相应地温升降低6℃。施工单位提前两个月与商品混凝土公司多次协商进行混凝土的级配试验,除未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外,均采用了我们的意见。级配试验数据见表1。经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同意按该级配施工。
    1.2 浇筑方案
    (1) 运输道路勘察。确定混凝土车运送线路,确保混凝土能连续安全运至工地现场。从商品混凝土公司至工地现场全程9km,30min就能到达工地现场,满足施工要求。
    (2) 工地现场自然条件勘察。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不留施工缝,决定采用37M、47M汽车泵各1台(另有1台汽车泵随时备用)。确定泵车停放位置(东西各1台)、浇筑顺序及进度(商品混凝土公司具备3000m3/d的供应能力)。现场调度根据施工浇筑进度,合理安排橄榄车数量及从搅拌站发料速度,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以免因现场车辆过多、时间过长而引起坍落度损失。
    (3) 浇筑顺序。先浇筑电梯井基坑底板和集水井底板,然后从东西两侧向中间同时浇筑;期间电梯井墙板每隔1h~2h,按500mm一层分层浇筑至底板,然后与底板同步浇筑,按东西方向合拢后同时向南浇筑。
    (4) 浇筑方法。混凝土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斜向分层、薄层浇捣、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以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升速度,混凝土浇筑坡度为1:10。根据计算,混凝土的最大浇筑面积两台泵车约为500m2。根据规范要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为每层300mm,则每层所需混凝土量约为150m3。经混凝土公司确认,每台泵车的输送率40m3/h以上,所以两台泵车混凝土的浇筑方量在80m3/h以上,因此每层浇筑的时间不会超过2h,完全满足规范要求,计划在30h之内浇筑完毕(包括收头)。为了减少表面裂缝的形成,必须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并且在终凝前完成第二次抹压。
    1.3 混凝土的测温方法及养护
    (1) 查阅相关高层建筑施工资料。根据1979年以来已施工的许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现场实测升温、降温数据资料,经过统计整理分析后得出:凡混凝土结构厚度在1.8m以下,在计算最高温升值时,可以忽略水灰比、单位用水量、浇筑工艺及浇筑速度等次要因素的影响,而只考虑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及混凝土浇筑温度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工程实践证明,其精确程度完全可以满足指导施工要求,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相比误差较小。也就是说,凡混凝土结构厚度在1.8m以下时,现场测温工作可以取消。但本工程还是按要求布置了5处测温管,前三天每天测得温度逐步升高,第四天开始测得温度逐步下降。根据记录,到第三天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最大66℃左右,混凝土表面温度为42℃左右,温差为24℃左右,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内外温差不超过25℃的规定。
    (2) 混凝土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加强表面的保温、保湿养护,对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具有重要作用。本工程属夏季施工,因此,待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蓄存了约100mm深度的水,采取蓄水养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我国很多工程中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水的导热系数为0.58W/m•K,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这样可以延缓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降温速率,缩小混凝土中心和表面的温差值,从而可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开展。本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经3d、7d、28d、60d分别进行观察,无裂缝产生)证明夏季施工蓄水养护效果明显。
    2 垂直度、轴线、标高“三线”控制。精确合理布设和传递平面及高程网点,不但能在较大程度上使立面、平面的施工测量工作和建筑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能保证达到建筑物所要求的测量精度和避免差错的出现。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监控点。
    2.1 轴线的控制。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复核轴线无误后,以地下室顶板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mm×200mm钢板,并在钢板上用红漆及钢锯条锯刻痕标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2层~11层施工时,以底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形孔洞。每次楼面测量放线时,用激光垂准仪将底层钢板控制点引测至该层楼面,再用经纬仪、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楼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11层~22层、22层~33层按同样方法进行测量放线。一般垂准仪的测量放线高度控制在30m以内;因为超过30m误差增加,影响测量精度。
    2.2 垂直度控制。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及剪力墙布置情况,将已测定的平面轴线平移至剪力墙边线(模板线),同时再平移200mm放出控制线(复测模板、二次结构及砌填充墙使用)。在立模加支撑时,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墙板及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再加固支撑,搭设排架,布设楼面模板,浇筑混凝土。施工一定层数后,在外墙角以外适当位置架设经纬仪复测外墙垂直度,以便及时控制或调整总的垂直度。
    2.3 标高线的控制。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4个预留洞口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4个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的复核点,每层向上都辅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达到控制标高的目的。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516-83257135 客服信箱:fc@fcjob88.com